创新:造就会展核心竞争力 ——以点金传媒“非常6+1”功在平时策划分析
创新造就会展核心竞争力 ——以点金传媒“非常6+1”功在平时策划分析
文 巡山
汽车后市场会展竞争态势
中国汽车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催生出一个需求与服务同样庞大的汽车后市场。据国家工业与信息部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84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记录。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起步到鼎盛到衰落的周期,尽管我国汽车保有量在2011年已经全球排行第二,但这并不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到达鼎盛期,而应该是正处于势头迅猛的高速发展时期。作为行业的“晴雨表”,展会的发展形势正好说明这一点。中国汽车行业的展会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头,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不断开展各种国际级大型汽车展,而且专门针对汽车后市场的展会也是百家争鸣,大放异彩,甚至业内传闻已达到了年均“百场”的规模。郑州宏达雄踞中原,北京雅森坐拥京城,上海歌华扎根江东,广州九州与点金并蒂莲生华南,并且点金已进驻成都,力争辐射西部。还有哈尔滨亚麻展、台州迪威、广州巴斯特、广州一流、福建商会汽车用品经销商展、黑龙江兰西亚麻展、浙江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汽车用品配件区等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地区展和商会展。业内人士纷纷惊叹中国汽车后市场会展如今已经进入群雄争霸的时代。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自《三国演义》首卷语。一个产业品牌诞生之后,总会进行分裂衍生,以及不可避免被复制。后市场会展从效仿起步到逐步创立中国特色,再到树立展会品牌,各会展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均有差异之处。具体划分,大概可分为:
1、根据招商和展品类型主次分为:用品展、改装展、配件展,也包括综合展;
2、根据观众群主次分为:4S专业展、经销商专业展、大众消费展等;
3、根据展会地域划分:区域展、地方展等;
4、其他。包括细化到专门针对特定的单一展品的会展等。
不同的展览定位成为各展会之间相互区别与竞争的不同筹码,差距也因此而逐渐拉开。当然,由于展会众多,相互抄袭复制的竞争不可避免,各个后市场用品展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抓住时势奇招百出,谁都想杀出重围笑到最后。纵观后市场各种大小的展会,真正傲笑风云的英雄并不多。单论规模而言,国内比较大型的后市场会展包括郑州宏达、北京雅森、广州九州、广州点金和上海歌华等几家。“商家百户,数家独大”是国内汽车后市场会展的现状写照。
竞争带来的双重影响分析
展会林立,越做越多,从负面影响分析,对于各方而言都是不能承受之重。其一,“展会绑架”成为厂家企业一件极为头疼的事。参加展会不仅让厂家耗资巨大,而且收效甚微,特别是企业要进行新品发布或者宣传品牌,根据预算对全国各大小会展进行“烧钱”打品牌,每场会展数天时间“烧”下来,要在百千商家之林中力拔头筹,需要花费多少成本?成效又有多高呢?如果企业不“烧钱”,在大展会中如林木下的小草毫不起眼,又能抢得多少客户的关注和青睐?不参展又恐错失商机,“肉”都被竞争者抢夺了,空余遗漏之骨。其二,对于办展方而言,展会过多,展商、展品类同,服务抄袭,核心竞争力难以创新维护,而且纷纷争大规模来力压竞争对手,营造空前的“会展泡沫”,不仅成本高、招商压力大、服务难,而且往往规模“缩水”,诚信度差。其三,对于专业观众来说,展会过多,展商重复,缺乏新品,观众对展会的热情减淡,走马观花式麻木看展,合作意向和计划自然也只像蜻蜓点水一样,展会人气也变得奇差。
尽管这种“窝里斗”的局面使得组展方、参展商、媒体和观众都疲于奔命,但这种激烈竞争对于汽车后市场产业也存在积极的一面。体现在:第一,对于办展而言,这种激烈竞争的高压迫使展会不断创新,积极发展客户群,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诚信度,扩大展会影响力,实现专业化品牌化,通过“优胜劣汰”的法则,淘汰掉组织服务等各方面效果不强的展会;第二,展会竞争,不仅是办展方之间的竞赛,更是参展商之间的战场。这种高强度的竞争迫使厂家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科技创新,追求产品质量,完善销售服务,淘汰生产效益差的企业,使行业优质品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会展竞争能够使行业得到良好的规范,有利于行业的积极发展。